加入收藏 / 网站地图/ 学校官网

专任教师

当前位置: 首页 -> 师资队伍 -> 专任教师 -> 正文

陈彤旭

发布日期:2023-06-08   点击量:

陈彤旭,婷庭五情天综合免社副教授,硕士生导师。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,获得博士学位。中国新闻史学会理事,外国新闻传播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。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学者(2017—2018)。著有《比较传媒史》《二十世纪青年报刊史》《互联网与大学》《出奇制胜——旧中国的民间报业经营》等,发表论文几十篇。主持完成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两项,北京市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一项。主要研究方向为新闻史、流行文化、性别传播。主要讲授课程为《中国新闻传播史》(本科)《外国新闻传播史》(本科)《新闻传播史》(硕士生)等。

电子邮箱:ctx2019@163.com

学术访问经历:

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(2017——2018)

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(2013)

台湾世新大学(2006)

韩国青少年开发院(2004)

【科研成果】

【学术专著】

《比较传媒史》(独著),世界图书出版公司,2014年1月;

《二十世纪青年报刊史》(独著),新华出版社,2014年8月;

《互联网与大学》(独著),新华出版社,2017年9月;

《出奇制胜——旧中国的民间报业经营》(独著),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;

《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》(第二版)(编委),福建人民出版社2018年4月;

《大公报百年史》(合著),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;

《正在发生的历史--中国当代新闻事业》(合著),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年;

《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》(合编),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年

【学术论文】

互联网研究:

《BBS议题的形成与衰变》,《新闻与传播研究》(CSSCI)2002年第1期(入选1978年以来全国新闻传播学科五十篇高被引论文,收入《中国新闻传播学高影响论文评介》一书,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出版)

新闻传播史:

《数字化报纸文献:资源、发展与利用》,《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推广研讨会获奖论文》,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2年11月(获2012年“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推广研讨会”征文三等奖);

《数字化报刊文献在新闻史教学中的应用》,《青年记者》2012年11月下;

《2018年媒体受众群体前瞻》,《青年记者》2018年1月上;

《互联网问答平台的付费与免费》,《青年记者》2017年5月上;

《媒体公众号的传播特点与功能》,《青年记者》2015年3月下;

《社会文化变迁中的女飞行员报道》,《青年记者》2017年9月中;

《多维视野中的黄孩子漫画》,《新闻春秋》2013年5月;(被中国社会科学网转载)

《巴黎和会时期的大公报新闻漫画》,《中国记者》,2008年5月;

《美媒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报道得与失》,《中国记者》2012年5月;

《美国青少年杂志沿革》,《中国记者》2006年3月;

《中国共青团早期传播史述略》,《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》2008年1月;

《从传播政治经济学的视角解读林白水1922年的北京办报生涯》,《报界先驱林白水研究论文集》,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年7月;

《艰难的转型——略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青年报刊的变革》,《新闻春秋:第三届世界华文传媒与华夏文明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》,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;

《新闻史作为科学的性质》,《新闻春秋:中国新闻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全国新闻传播史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》,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;

《中国民营媒体的地位与功能》,《新闻春秋:世界华文媒体与华夏文明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》,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;

《从“批评—自我批评”到“舆论监督”》,《中国舆论监督年度报告(2003—2004)》(下),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12月;

《英语语境里的中国传播史研究——北美以中国传播史为题的博士论文选题及其对国内学术界的启示》,《新闻春秋:中国新闻改革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新闻史学会年会论文集》,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;

《论30年代上海报纸广告的多元价值观》,《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》2002年第2期;

《〈大公报〉儿童专刊的传播观念探析》,《新闻大学》(CSSCI)2001年夏季号;

《我国电视业市场营销观念初探》,《中国广播电视学刊》2002年4月;

《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报业》,《新闻天地》2001年11月;

《技术进步、社会变迁和媒介多样性——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传播的历史维度考察》,《青年记者》,2021年4月下;

《青年知识分子阅读进步书刊的历史考察》,《思想理论动态参阅》2021年6月23日;

《报人后代的职业特征与社会阶层的流动研究》,《新传播》2022年第4期

流行文化:

《文化地理视阈下的青年时尚街区》,《中国青年研究》(CSSCI)2013年1月(获第八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2012年优秀论文);

《论青年传播空间的设计民主》,《中国青年社会科学》2015年3月;

《高考状元的特征分析——以三家网站高考报道栏目为例》,《中国青年研究》(CSSCI)2013年6月;

《面向年轻人的产品设计》,《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》2013年1月;

《传播与大学生食品消费》,《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》2006年1月;

《后亚文化与流行音乐生产》,《当代青年研究》2013年1月(收入《青年亚文化研究年度报告(2013)》);

《后亚文化时代的流行音乐传播》,《青年记者》2014年8月下;

《新生代用户的媒体接受心理》,《青年记者》2016年5月上;

《互联网时代的媒介环境与青少年发展》,《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》(社科院核心期刊)2001年第1期。(获得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第六届“五个一工程”优秀论文奖);

《改变性别刻板成见》(译文),《国际新闻界》(CSSCI)1998年12月;

《国外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综述》,《青年记者》2020年1月中

高等教育研究:

《大学青年教师的社会责任与网络素养》,《社会责任与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》,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11月;

《本科毕业论文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》,《本科(文科类)毕业论文工作质量标准研究》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9月

【主要报纸及网站文章】

《流行音乐的春天来了吗》,《中国文化报》2013年4月19日理论评论版;

《文化体制改革应该大力发展并对外传播中国的青年文化》,国际在线2011年12月27日;

《传播科学,大众传媒大有作为》,《人民日报》2006年4月11日;

《用青年亚文化解析传媒谜题》,《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院报》2005年11月15日

【科研项目】

新闻传播史:

“数字新闻博物馆”,北京市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,主持,2007年立项,已结项;

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媒体学院精品课程(2018)“中外传媒史研究”;

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优质硕士学位建设课程(2016)“中外传媒史研究”;

“社会文化变迁视角下的女飞行员报道研究”,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校级学术创新支持计划,主持,2015年立项,已结项;

“执政党的党报研究",中央国家直属机关党建研究会课题,主持,2004年立项,已结项

流行文化:

“北京城市青年街区研究”,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,主持,2013年立项,已结项;

“后亚文化时代的流行音乐生产机制”,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校级学术创新支持计划,主持,2014年立项,已结项;

“网络对首都高校青年师生心理及行为的影响和对策”,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“十五”规划项目,主持,2001年立项,已结项;

“网络虚拟社区与青年亚文化群体”,共青团中央2002—2003年度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,已结项

荣誉与获奖:

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媒体学院2020届优秀硕士生毕业论文指导教师

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媒体学院2018届优秀硕士生毕业论文指导教师

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第四届"我爱我师--我最喜爱的老师"(2006)

本人指导的本科生毕业论文,连续三届入选中国新闻传播学科研究生学术年会并获得优秀论文奖(2004--2006)

共青团中央直属机关优秀共产党员(2004)

上一条:漆亚林

下一条:楚卫华

新闻公告

版权所有©婷庭五情天综合免社 - 玄天影视   地址:北京市房山区长于大街11号   邮编:10248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