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罗自文,婷庭五情天综合免社教授,博士生导师;理学学士、新闻学硕士,博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传播学专业。2009-2012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做博士后研究,研究方向为网络社会学;2019-2020年在美国太平洋大学访学1年,研究主题为“社区传播与社区治理”。
主要讲授课程:
本科生:《视听语言》、《视觉传播》、《影片读解》
研究生:《新闻传播史论专题》、《视觉传播研究》
研究方向:
传播与社会治理、视听传播和新闻教育
学术兼职:
中国行为法学会常务理事
中国行为法学会新闻舆论监督专业委员会副会长
中央电视台节目评审专家组成员
千龙网新媒介素养学院特约专家
共青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专家委员会专家
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
北京高校新闻出版类专业群教学协作委员会委员
【科研成果】
部分论文:
1.《智媒时代传播技术的冲击与美国新闻教育的走向——专访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新闻研究生院院长瓦瑟曼教授》,载《新闻大学》2021年第3期;
2.《论新媒体条件下社区传播参与社会治理的必要性与可能性》,载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》2019年第2期;
3.《中国电视真人秀的节目类型与研发路径——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的研究》,载中国广播电视学刊》2018年第5期;
4.《基于新媒体的青年政治参与特征、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》,载《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(2018)》,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,2018年;
5.《试论报纸供给侧改革的三块基石——以《光明日报》改版为例》,载《新闻论坛》2017年第5期;
6.《中国电视节目研发模式与创新路径研究》,载《现代传播(中国传媒大学学报)》2017年第9期;
7.《首席信息官:后大众传播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目标转型》,载《新闻与写作》2017年第9期;
8.《当前手机新媒体对城镇残疾青年社会融入的影响研究——以北京市西城区为例》,载《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(2017)》,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,2017年;
9.《央视春晚公益广告的叙事学分析》,载《新闻论坛》,2016年第2期;
10.《广播电视宣传管理研究的扛鼎力作——读聂辰席主编<广播电视宣传管理创新研究>》,载《中国广播电视学刊》,2015年第9期;
11.《关于国内广播式手机电视应用的研究与反思》,载《中国广播电视学刊》,2014年第11期;
12.《委内瑞拉社区媒体传播模式对我国社区报的启示》,载《中国报业》,2014年第18期;
13.《青年网络趣缘群体的类型和成因分析——以6个典型青年网络趣缘群体访谈为例》,载《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》,2014年第5期;
14.《网络趣缘群体中传播效果的价值转向:传播过程刍论》,载《现代传播》,2014年第8期;
15.《论社区媒体的C—3P参与式传播模式》,载《新闻界》,2014年第15期;
16.《青年网络趣缘群体的构成要素及其引导策略分析》,载《中国青年研究》,2014年第8期;
17《我国社区报研究综述》,载《中国报业》,2014年第8期;
18.《社区建设视角下的我国社区报重塑之路》,载《新闻与写作》,2014年第6期;
19.《从中国到荷兰的电视畅想》,载《中国广播电视学刊》,2014年第1期;
20.《青年网络趣缘群体的结构和功能研究——基于6个典型青年网络趣缘群体的实证分析》,载《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》,2013年第6期;
21.《网络社区传播的价值转向:传播过程刍论》,载《中国新闻传播研究》2009年卷,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,2013年9月;
22.《网络趣缘群体的基本特征和传播模式研究:基于6个典型网络趣缘群体的实证分析》,载《新闻与传播研究》,2013年第4期;
23.《新旧版电视剧《红楼梦》的影视语言比较分析》,载《红楼梦》,2013年第7期;
24.《基于个性魅力视角的领导人电视形象塑造研究》,载《中国广播电视学刊》,2013年第5期;
25.《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新闻教育研究的分析》,载《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》,2012年第6期;
26.《论行走新闻实践在新闻教育中的作用》,载《东南传播》,2012年第8期;
27.《新型村落的崛起:媒介社区的本质和内涵》,载《国际新闻界》,2011年第10期;
28.《我国网络视频的发展定位与原创路径》,载《中国广播电视学刊》,2011年第9期;
29.《社区影像:电视民生新闻的新出路》,载《当代传播》,2011年第3期;
30.《人类传播3.0:范式理论视角下的聚众传播》,载《现代传播》,2011年第6期;
31.《试论传播的本质困境与终极对策:一种范式的视角》,载《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》,2011年第2期;
32.《从发展传播学的视角看民生与影像的对接》,载《中国广播电视学刊》,2010年第11期;
33.《谈DV纪录片创作的关键节点——对《暑假不回家》创作的评析》,载《记者是这样炼成的:专题报道训练指南》,新华出版社,2009年;
34.《田野实践的整体思路与操作方案》,载《记者是这样炼成的:专题报道训练指南》,新华出版社,2009年;
35.《刍议电视频道形态的发展与演变》,载《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》,2009年第1期;
36.《海南旅游卫视的频道包装解析》,载《东南传播》,2008年第4期;
37.《青年电视节目的现状与对策》,载《中国广播电视学刊》,2008年第2期;
38.《专业化电视频道的运营模式分析》,载《新闻天地》,2008年第2期;
39.《当前影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》,载《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》,2007年第5期;
40.《美国校园媒体建立与运转模式的启示》,载《现代传播》,2007年第4期;
41.《认真思考现实真实记录历史》,载《中国广播电视学刊》,2007年第10期;
42.《重析电视频道专业化的阶段论》,载《中国广播电视学刊》,2007年第7期;
43.《关于美国新闻教育中专业技能培养的思考》,载《国际新闻界》,2007年第7期;
44.《重塑我国新闻教育的三块基石》,载《现代传播》,2007年第1期;
45.《论在农村推行广播电视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和可行性》,载《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》,2006年第4期;
46.《当前我国电视节目经营的问题与对策》,载《中国广播电视学刊》,2006年第6期;
47.《试论数字化技术在新闻教育中的应用》,载《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》2006年第2期;
教材和专著:
1.《新型部落的崛起:网络趣缘群体的跨学科研究》,新华出版社,2014年8月,独著;
2.《媒介社区中的聚众传播:一种传播形态的新范式》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,2013年7月,独著;
3.《构建电视频道》,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,2007年10月,独著;
4.《电视摄像艺术新论》,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,2005年12月,副主编;
5.《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教程》,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,2005年12月,参编;
主持或参与的部分课题:
1. 2021年7月,《新闻学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机制与创新路径研究》,校级重点教学改革创新项目,负责人,进行中;
2. 2020年,《疫情防控中高校宣传思想与舆情引导研究》,校级科研项目--一般项目(SCYJ005)(思创中心),负责人,已结项;
3. 2018年--2022年,《移动互联网背景下主流媒体新闻视听传播变革研究》(18AXW003),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,主要参与者,已结项;
4. 2018年--2020年,《新闻宣传融合传播策略研究》(JD1803),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部级课题,主要参与者,已结项;
5. 2018年,《基于大数据技术分析民众对党的十九大精神的舆情认知研究》(18YJCZH030),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(教育部社会科学司),主要参与者;
6. 2014年--2016年,《新媒体与青年政治参与》,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,主持人,已结项;
7. 2016年,《社会转型时期下社区传播的治理功能及其实现路径研究》,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,主持人;
8. 2014年--2015年,《全国网络媒体从业青年群体研究》,国家财政专项资金课题,主持人;
9. 2013年--2014年,《基于手机电视的青年亚文化传播及其社会整合功能研究》,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部级课题,主持人;
10. 2012年--2015年,《网络趣缘群体中的聚众传播机制及其社会整合功能研究》,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,主持人;
11. 2008年12月--2009年12月,《大学生网络成瘾原因及对策的跨学科研究》,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校级学科建设攻关课题,主要参与者;
12. 2008年7-2010年9月,《社区纪录片研究》,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校级重点课题,主持人。
联系方式:
luoziwen2008@sina.com